本报贵阳12月25日电贵州省结合本省实际,扎扎实实搞好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工作,为国有企业进一步腾飞积累后劲,以崭新的姿态迎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。
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,放开搞活中小企业,是贵州省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。1997年,全省共有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33家,其中117家亏损,亏损面为50.2%,1998年,通过扭亏、兼并、破产等方式,已有13家企业摆脱了困境。今年将有28家企业摆脱亏损状况。到2000年,大多数国有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将摆脱困境,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。
为确保国有工业企业早日摆脱困境,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有利地位,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的倾斜政策和措施,从战略上调整全省国有经济布局,坚持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,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。对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,通过规范上市、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方式,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,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。根据省情和比较优势,确定了今后重点发展和扶持的行业和领域:烟酒业、电力工业、以铝为主的金属冶炼加工业、以磷为重点的化学工业、以优质煤为主的煤炭加工业、以航天航空机械电子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业和大力发展旅游业、积极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、生物制药等新兴药产业,都取得了较好效果。
该省还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和有利时机,加大投入力度,有步骤、有重点地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的深层问题。该省今年投入13.6亿元,重点用于资源枯竭矿山的关闭和产品低劣、设备陈旧、浪费资源、污染环境、脱困无望的国有企业破产工作。同时,采取措施使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债结构和经营状况明显改善,企业运行步入良性循环。
在抓大的同时,贵州省有步骤、有计划地放小,进一步放开搞活了国有中小企业。早在1997年,贵州省委、省政府就下发了《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决定》。旗帜鲜明地提出“三放”,即下放企业决策权,把决策权放在县以下,改制不用上报批准;放开改革形式,只要符合“三个有利于”的原则,改革形式不限。今年,他们又把这一政策扩大到国有中型企业,重点还是放在了产权制度的改革上面,采取改组、联合、兼并、租赁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、出售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和改革。他们还结合贵州实际,有针对性地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,切实减轻了国有企业的负担。